遠距離無線wifi模塊IoT技術的智能播種機功能控制,作為傳統的農業生產大國,隨著作物種植規模的逐步擴大,對播種作業的要求越來越高。播種機是作物栽培中基礎的工作,也是重要的一環,其質量直接影響到作物種植的產量和質量。由于高新技術的發展,傳統的以人工播種為主的播種作業已不能適應生產需要,播種方式逐漸向機械化、智能化方向發展,越來越多的精耕機被用于作物種植。播種機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物播種效率,節約了人力、物力,降低了勞動生產成本;但由于缺少正確的控制,機械播種機在播種過程中存在著株距不均勻、漏播等現象,易對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造成影響。與此同時,由于缺少對播種過程的實時監測,不能及時掌握播種機的工作狀態,致使播種機機械故障頻繁,難以排除故障,嚴重影響著農業生產的進程。采用遠距離無線wifi模塊IoT物聯網技術,以提高作物播種精度和產量,提高播種機的作業性能,加強播種機的環境適應性,采用智能傳感器、無線通訊、自動控制等先進技術優化傳統播種機的控制系統,它能實現播種全自動化控制。經過優化的播種機可以完成作業條件監測和作業故障預警,實現作物播種的智能化、可視化管理、自動控制、正確播種、智能化播種等功能。
IoT是物聯網(InternetofThings)的縮寫,它通過射頻、紅外感應技術,智能傳感器,如定位技術,將具有不同功能的對象通過因特網連接,利用因特網完成不同對象間的信息交換與無線通信,實現智能識別、定位、控制、監控與管理;物質和物質相互聯系的綜合體系。根據B/S結構,IoT物聯網架構可分為三個層次:感知層、網絡層和應用層。
1)感知層是物聯網的基礎,主要用來完成信息數據的采集、短距離數據傳輸和傳感網絡組網以及協同信息處理。該系統主要通過傳感器設備、二維條碼、RFID射頻及多媒體信息等采集設備采集各類對象的感知信息,并利用中低、中低速度段距離傳輸技術,對傳感網絡進行局部預處理。
2)網絡層是物聯網的樞紐,用于感應層和應用層進行數據傳輸和信息共享。網層是指通過各種移動通信網、因特網等通信傳輸網絡,把感應層采集的數據信息傳送到應用層,網絡層采用
通訊網絡技術對各種類型的信息數據進行處理,為應用層提供數據支持;其處理方法主要有:異構網絡融合、M2M無線接入、資源與存儲管理等,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
3)應用層是遠距離無線wifi模塊物聯網的核心,它為用戶提供各種專用或通用的應用服務。在應用層面上,通過網絡層對數據進行處理,將數據傳送到物聯網應用支持子層,從而為各行各業提供相應的應用服務,包括環境監測、智能電網、智能交通、工業控制等。其主要內容包括:公共中間件、信息公開平臺、云計算平臺和服務支持平臺。
以精密播種機為研究對象,通過在精密播種機上增加單片機、傳感裝置、傳動電動機和每一個執行模塊,使之能對各個操作參數進行全面監控,實現正確控制;通過觸摸屏等設備,實現智能播種機的遠程監控。智能型播種機的步動輪是播種機前進的主動輪,在電機、變速裝置的作用下,通過齒輪傳動來完成動力驅動。該壓力輪安裝在播種機前部,以保證整個播種機的平衡。該傳感器包括速度測量模塊、壓力傳感器、播量儀以及視頻采集等部分,可實時采集各種播種機的運行參數。智能化播種機的控制系統以單片機為核心,用來完成采集數據的分析、計算、處理,并通過遠距離無線wifi模塊無線通訊模塊實現數據傳輸和信息共享。智能型播種機的執行器由覆土器、開溝器、排種器等組成,用以實現翻地、開溝、排種。
從智能播種機的結構及工作原理出發,提出了基于遠距離無線wifi模塊IoT技術的智能播種機控制功能要求:
1)控制系統能實時采集播種機的種箱數、出苗量、出苗率、壓輪壓力等情況,實現對播種機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。
2)通過無線通訊模塊實現對播種機電機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,實現對電機的遠程啟動與停止。
3)可實現株距的智能調節,通過實時檢測播種株距信息,根據生產要求實時調整排種器的轉速,實現株距的正確控制。
4)能查看、保存、輸出播種機的操作參數,方便播種機后期計算、分析、指導農業生產。
5)能在觸摸屏上設定播種機的電機轉速、目標株距、排種深度等運行參數,并能對播種機運行管理進行權限設定,以確保播種機有誤。
6)自動報警及報警功能。該系統利用播種機控制器與觸摸屏之間的數據傳輸,實現了對播種機故障信息的實時顯示與報警,并通過預警模塊提前通知故障點,以便操作人員及時維修。
7)能實現播種機控制器、感測裝置無線觸摸屏傳輸,通過遠距離無線wifi模塊、5G/以太網等通訊網絡實現數據交互和信息共享。
在無線網絡的基礎上,智能播種機控制系統主要是利用無線通訊網絡技術,把播種機控制器與各種傳感設備、遙控器、觸摸屏等組成一個龐大的網絡系統,實現數據信息的傳輸、共享和控制。以控制器為核心,接收各種采集模塊采集的播種機運行狀態參數,并由單片機進行分析,經過加工計算,將優化后的操作參數傳給各個執行器,完成對播種機的智能控制;同時,通過遠距離無線wifi模塊模塊,可將數據參數傳送到觸摸屏上,實現播種機的遙控。播種機控制器與遙控器通過無線WiFi模塊聯接,可遙控播種機的起動、停車。各采集模塊包括速度測量模塊、播量檢測模塊、壓力采集模塊、視頻采集模塊,用來完成對播種機行進速度的監控、播種量的監控、壓力場的檢測以及播種機工作狀態的視頻監控。在播種機控制器、各種采集模塊和遙控器上,均采用撥號開關技術,可以對無線通信網絡中的AP網絡ID、AP網絡密碼和AP網絡IP進行參數配置。在撥碼開關A模塊相同的狀態下,可組成無線WiFi局域網,實現了物物間的數據傳輸;撥碼開關不一致,就不能接入當前的LAN。通過采用撥號切換技術,可以實現多臺播種機的聯網,方便了大規模農田管理和狀態監控。
四是控制系統的硬件設計。
播種控制器主要由單片機、無線WiFi、各種類型的傳感器、模擬信號處理、撥碼開關、RS485模塊和各種類型的狀態指示燈等組成。MCU負責對數據進行分析、計算和處理,并通過RS485模塊將優運行參數傳遞給觸摸屏和電機驅動。在控制器中的模擬信號處理電路,可對各種傳感器采集的模擬信號進行處理,再經A/D通道轉換為A/D信號,傳送到單片機。另外,控制器中還設置了紅綠黃3色指示燈,能顯示智能播種機的工作狀態、故障及備用狀態。
控制器的核心是單片機,所以單片機的選型非常重要。通過對播種機的性能要求及穩定性的分析,選擇了STM32F407VGT6型STM32F407VGT6,并從控制系統的穩定性、運算速度、功耗、開發環境等方面進行了研究。針對智能播種機的控制功能要求,確定STM32F407VGT6單片機部分引腳的定義和功能,如表1所示。
選擇的遠距離無線wifi模塊支持802.11b、802.11g的EMW1088通信模塊;802.11n協議,以及IEEE802.11e標準服務產品的安全性機制同時滿足WPA-PSK/WPA2-PSK和WPA/WPA2的要求。遠距離無線wifi模塊通過SDIO通訊串行口與單片機相連,可完成通訊模塊和無線WiFi網絡參數設定,并能從無線WiFi網絡中接收通訊信息。
所選擇的模塊采用RS485總線,可同時進行數據收發,并具有良好的抗干擾能力。RS485模塊的設計是通過SP3485芯片與單片機進行串口通信,再與I/O控制口相連。其工作電壓為+3.3V,通過電壓變換電路,將電源模塊的12V供電電壓轉換成+3.3V電壓。在通信模塊中引入偏置電阻和中間匹配電阻,保證了模塊的穩定。
智能型播種機控制系統的軟件編程決定了控制系統運行是否合理,參數是否優化,主要用來完成系統硬件模塊的初始化、各個子模塊的運算以及參數的傳遞,以確保各個模塊之間數據的暢通、準確。智能型播種機啟動工作后,首先將單片機、各種傳感設備、觸摸屏和其它控制芯片等初始化,確保在運行前每個模塊都處于初始狀態。對相關指令進行觸摸屏輸入,可完成播種機參數的設定。MCU數據接收端口不斷接收采集設備的數據,如果存在脈沖信號,則調用信號采集和處理操作程序;如果沒有收到脈沖信號,則繼續等待。信息采集與處理操作程序負責實時地采集播種機的進出率、電機轉速轉矩、壓力信號、排種量、排種量、排種器間距,并通過無線WiFi模塊把有關的數據參數傳送到觸摸屏上實時顯示。將采集模塊采集的數據傳送給單片機進行分析,處理、計算后,通過無線WiFi模塊將優化后的參數傳送給相應的執行機構,控制執行機構按照優化的參數運行。如對排種株間距進行控制,將脈沖信號發送到驅動電機驅動器,以確保電機按佳速度運行。當播種機發生漏播時,報警模塊能及時啟動,并能及時報警;當播種機在運行過程中發生故障時,報警模塊將故障信息通過無線模塊傳送到觸摸屏上顯示,方便操作人員的檢查及故障排除。
針對傳統機械式播種機存在的株距不均、漏播和不可見等問題,深入研究了遠距離無線wifi模塊IoT物聯網體系框架,并將IoT技術應用于播種機的控制系統中。通過對播種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的研究,對其控制功能要求進行了分析,完成了智能播種機控制系統的總體方案設計。研究了智能播種機控制器的硬件總體方案,對單片機、遠距離無線wifi模塊等進行了硬件選擇和電路原理圖設計,并完成了控制系統軟件流程的優化設計。測試結果表明:基于IoT技術的智能播種機控制功能全面,控制精度高,可實時顯示播種機的運行狀態,在觸摸屏上實現對播種機的遠程監控與智能控制。以IoT為基礎的智能播種機,大大提高了作物的產量和質量,減輕了操作者的勞動強度,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具有重要指導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