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KM遠距離wifi模塊人機界面無線通信解決方案APN適應性要求  
    
     發布日期:2021-10-28 
     瀏覽次數:2962
    
    
     15KM遠距離wifi模塊人機界面無線通信解決方案APN適應性要求,在工業化過程中,工業現場對自動化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但是,隨著自動化技術的發展,人們對各種設備之間信息交互需求的不斷增加,人機界面的應用也日益廣泛。
人-機接口通常通過各種控制器(例如PLC、伺服控制器、變頻器、溫控器等)連接,一方面從控制器獲得各種參數和數據;使操作者能快速、準確地獲得控制器的工作狀態;另一方面,人機界面提供人機交互界面,使操作者可以對控制器進行參數輸入;更改控制器運行狀態。但是,工業現場控制設備的數量和種類不斷增加或變化,一對多控制以及靈活的改裝控制成為工業自動化的一大難題。
通過實施人機接口與PLC無線傳輸相結合的控制遠端設備終端的遠距離wifi模塊
無線傳輸方案,,實現了WLAN無線通信,采用無線傳輸距離可達15公里。
遠距離wifi模塊對APN的適應性要求,APN無線模塊,APN自適應,是指將不同運營商的SIM卡換成使用SIM卡后,可根據SIM卡的信息進行確認,并自動設置APN信息的技術。為減少用戶手工設置操作,提高遠距離wifi模塊無線模塊用戶的應用體驗,現已在多模塊產品中實現APN自適應。
1、APN的適應性
APN(AccessPointName),接入點名,是一種網關,在GPRS(或5G等)移動網絡與另一臺計算機網絡之間的網關。要創建數據連接,移動設備必須具有運營商提供的接入點名稱。操作者將使用這個名稱來區分將要創建的網絡連接的類型,比如,將要為一個無線設備指定什么樣的IP地址,或者您將采用什么安全方法,以及是否連接到特定的私有用戶網絡。APN自適應,是指移動設備將不同運營商的SIM卡替換為其使用后,可根據SIM卡不同的信息進行確認,并自動設置APN信息的技術。
2、要求范圍
在傳統的應用中,涉及GPRS數據業務使用時,通過遠距離wifi模塊供應商提供的AT指令對APN進行設置。但實際使用終端設備不受國家和地區限制,導致APN的設置也是多種多樣的。這種情況會給客戶使用帶來壓力,終端產品一般是針對消費類的,如果要購買產品還需要設置APN,用戶名、口令等明顯削弱用戶體驗。若遠距離wifi模塊用戶自行完成APN收集工作,將耗費大量時間對其進行整理,還會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。針對這一系列問題,部分無線模塊用戶寄希望于供應商解決。
3、相關的概念
用戶識別代碼(IMSI: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Number)是存儲在SIM卡中的一個標識,可以用來區分移動用戶的有效信息。總長不超過15個比特,用0~9來組成MCC+MNC+MSIN。MCC是3位移動國家碼,MNC是2位或3位數字組成的移動網絡編碼。MCC+MNC是用戶識別碼,也叫Operatorcode,在大多數情況下,一種運營商編碼對應特定APN,就是一一對應。有時會有一種運營商代碼對應多個APN,或者不同的運營商碼對應相同的APN,比如中國移動的46000和46002接入點就是CMNET.,46000的接入點可能是CMNET或CMWAP。而且CMWAP只適用于手機應用,無線模塊應用可將此剔除,減少工作量。
在SIM卡初始化成功后,IMSI號碼可以用AT+CIMI指令獲得。與此同時,在平臺上,IMSI號碼可以在初始化期間通過回調接口獲得。建立了APN自適應的適宜條件。